【投资】未来养老有保障了?养老金融驶入“快车道”

时间:2022/05/20 11:45:00用益信托网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中央确定的国家战略,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主体,开展养老金融既是服务国家战略之责,也是优化自身经营之需。养老金融业务范围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服务对象涵盖从事相关养老事业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个人客户。


今年以来,多元化的商业养老金融业务正驶入“快车道”,包括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各方主体均积极完善产品体系,参与第三支柱体系构建。


养老储蓄或将展开试点


继养老理财试点扩围后,兼顾普惠性和养老性的特定养老储蓄业务也即将由四大行率先开展试点。


5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业务。


5月13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银保监会通气会上表示,银保监会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拟由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在部分城市开展养老储蓄试点。单家银行试点规模初步考虑为100亿元,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银保监会方面表示,此次试点的特定养老储蓄业务兼顾普惠性和养老性,产品期限长、收益稳定,本息有保障,可满足低风险偏好居民的养老需求。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种类型,产品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存款期限超过普通银行定期存款。


各类机构积极创新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近年来银行在养老服务反面关注较多,不仅推出适老版本手机银行,还针对养老金融服务进行积极创新。


目前,多家手机银行已经上线“适老化”版本。比如,工商银行针对老年客户上线幸福生活版2.0,通过字体放大和简洁交互,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中国银行发布手机银行7.0版,围绕信用卡、私人银行、养老等重点客群,推出信用卡频道、私人银行专区、“岁悦长情”适老版等专属服务。


此外,在养老储蓄之前开展的养老理财试点已快速扩围至“十地十机构”。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共有16只养老理财产品发售,已有16.5万投资者累计认购420亿元。此外,银保监会决定自3月1日起,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并将养老保险公司纳入试点。


各家银行也在养老金融方面推出了相关的方案。比如,建设银行构建的“养老金融生态圈”;中国银行创新推出公益互助养老平台,与70余家民政部门、养老机构及企业、社会组织等达成合作,助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交通银行发布“交银养老”品牌,搭建个人养老金融“五享服务”;农业银行在2021年业绩报中提到,将加快养老金融的场景布局,不断丰富线上信贷、交易银行、养老等产品应用等等。


除银行外,保险、公募基金等各方主体均积极完善养老金融的产品体系。2021年6月,6家大型保险公司在浙江省和重庆市两地正式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2022年4月末,承保保单合计12万件,累计保费近9亿元。其中,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超过1.5万人。公募基金方面,自2018年8月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以来,公募养老FOF产品规模已突破千亿。


相配套政策持续完善推进


政策面上,养老金融各项政策持续推进。


2018年5月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对运用税收优惠手段建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障进行探索。2021年6月份,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今年3月份,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至全国。


此外,2021年9月份,银保监会选择“四地四机构”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并在今年3月份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十地十机构”。


年4月份,《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发布,各方关注已久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炉,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核心是账户制。


5月10日,银保监会印发配套文件《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提出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发展格局。此前,证监会也表示,将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计,未来投资标的相关政策会进一步完善,整体趋势应该会在稳收益基础上适当放宽投资限制,实施分层管理,注重提高第三支柱投资的自由度与灵活性,满足居民投资储蓄需要。


往期回顾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又见爆款?第三批发行大战将至!

6闯港交所,中国口腔能走出温州吗?

4月房价,出现罕见同比下跌!

数字藏品火爆“出圈”,这些机构都入局了!

4月结售汇顺差190亿美元,人民币未来“稳了”?

中交地产暴雷是“乌龙”?“三道”红线全踩中



作者:
来源:综合其他媒体

责任编辑:taozz

今日头条更多
资讯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资讯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资讯频道子页-底部通栏长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