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非标违约影响不到标债
遵义非标展期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对于地方债务的担忧,展期20年且条件苛刻,超乎市场预料。
但就此认为城投债会违约,可能有待商榷。
讨论更多的地方政府债务,就广义口径而言,包含了显性和隐性债务,显性债务好查,但隐性债务确实比较难搞,兴业给了一套计算的逻辑,自认为比较合理:
隐性债务,可以从地方基建入手,隐性债务也主要投入这方面,即银行投向基建的信贷规模,基建信托贷款,城投债。这三项,兴业统计截止去年Q3分别为31.93万亿,7.55万亿,13.62万亿。合计是53万亿。
其中城投债占比在25%左右。
显性债务这边,中国政府网公布的数据是35万亿,地方债务杠杆水平29%。显隐合计在88万亿。
那这么大的规模,会引起系统性风险吗?我觉得不会。
市场觉得会违约的逻辑:债务规模大,这是共识,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可想而知,88万亿,单利息就每年就要好几万亿,这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利息越滚越大,最终暴雷。
不可否认,地方债务压力确实很大,风险也高。
如果我们从城投债务违约的事件来看,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信息。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城投债务违约,主要集中非标,比如说信托重灾区,还有很多的商票。这类债务并不是城投债,从这些违约事件来看,城投非标违约后,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反而是一种释放,展期了嘛。那对于城投债反而是一种保护。
其次:城投债违约门槛显然是远高于非标的,城投债面对公众,而非标一般是机构,一对一沟通成本要小很多,考虑到社会影响,违约非标显然是更划算的。
第三,违约案例来看,从之前的呼经开,更早的新疆兵团六师、近的兰州城投、都是技术性违约,虽然不管后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最终在几个小时完成兑付,最晚也就是隔天。更长时间维度的违约事件,也全都兑付了,城投债的信仰一直被充值。
第四,政策上来看,谁家的孩子谁抱走,政策不兜底的,这个是针对城投债务,并非城投债,有人说,城投债也是其中之一,这说法没错,但城投债和其他债务不一样的是,公开发言中,地方政府保的是城投债的兑付,没有提到非标的兑付要保,这说明这两种性质不一样的违约。ZZ影响上完全是两回事。
第五,从现在的违约的非标来看,城投非标的违约完全是政策所为,也是化债的方向,之前贵州还有甘肃也提出了各种化债思路,国家层面,在化解隐性债务方面也是持续推进。那么非标展期或者违约,就是化债的一种途径,违约本身也是一种解决办法。
从当局发文来看,去年就发了支持以展期、置换的方式化解隐性债务,郭主席也提到了,要开展有序置换,推动债务期限的优化,降低利率。所以,最合适的就是非标展期方案,遵义道桥就是例子。
为什么是非标?
因为非标本身债务形成过程市场化程度较低,可以协商的方面更多,遵义道桥的展期可能对非标债务的化解指明了方向,即弱资质的地区非标,可能会不断展期,并降费。
弱资质的地区有哪些呢?比如说西南地区的网红地区就有可能。
针对非标的处理方案,可能会形成一套经验,并在全国推广。经济发达地区影响较小,但落后地区,可能正在研究。
这些非标处理之后,对于地方而言债务负担是降低的,那么维护地方融资环境,城投债违约就更不会发生了。
责任编辑: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