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降温,债市牛熊切换了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特别国债“常态化”
去年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与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样被认为是特别国债。但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去年的万亿增发国债有所不同。
首先,虽然都是特别国债,但定位、用途不同。去年增发国债主要用于灾后恢复重建、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工程等,今后几年发行特别国债的目的是“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一个着眼于当前,另一个着眼于长远。
其次,国债期限不同。去年增发的国债并未明确期限,今后几年发行的特别国债明确是“超长期”国债,期限10年以上。
债市行情反转
“两会”期间政府宣布今年将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30年国债本应该有所反应。不过当时债市“看多”情绪高涨,30年国债收益率反而进一步下行至2.43%,完全无视利空。近几日,债市整体调整,30年国债收益率也回到2.5%以上。
一定程度上,可以把30年国债视为债市情绪的“风向标”。债市炒作30年国债类似股市炒作中小市值股票,是资金轻视风险“赚快钱”的行为。超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是炒作的降温,迟早会发生。
支持债券收益率一次又一次刷新历史低点的,不是政策实践,而是政策预期。
去年8月15日人民银行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自此以后,政策利率保持不变。去年8月以前,银行间市场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持续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8月15日以后,大部分交易日DR007都高于7天逆回购利率(1.8%)。显然,人民银行没有释放更宽松的政策信息。不过,这一切丝毫不妨碍市场利率下行,去年8月15日至今10年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下行超过25基点。换句话说,市场曲线走在政策前面。
“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中规中矩,相关领导的发言四平八稳,宽松预期有所动摇。同时,万亿特别国债即将密集发行,利率债供需形势发生不利变化。
多方因素交织,债市停下脚步。
债市调整并非“牛转熊”
尽管短期波动有所放大,但回顾过去几年,国内债市熊短牛长,短期扰动不改长期走势,债券市场曾经历多轮牛熊周期。总体看,当前经济走势及货币政策并不支持收益率大幅反弹。一方面,经济并非看到明显的复苏迹象,实现产出增长5.0%的目标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政策宽松周期未必已经结束,无法排除未来几个月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
近几日收益率调整上行,可能只是先行一步的市场利率停下来等待滞后的政策利率,而非债市转向熊市。
责任编辑: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