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名家观点:决策层思路出现重大调整
张明:对2025年国内经济形势的研判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仍将面临总需求不足的局面,具体体现为消费与投资增速仍处于相对低位,CPI与PPI增速都可能在-1%-1%区间内波动。消费增速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速较低以及消费者信心处于较弱区间。投资增速较低则受制于内外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调整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2025年,出口增速下行风险增大。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温和回落,可能降低外部需求。另一方面,来自美欧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可能进一步上升,尤其是针对2024年中国出口表现较好的“新三件”的遏制措施可能进一步升级。
温彬:决策层思路出现重大调整
一是展现出极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般而言,政治局通常会在4月、7月、10月和12月召开经济专题会议,此次提前至9月召开,充分体现出对经济工作的高度关注。二是主要从需求端发力。此次会议对于“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等供给端政策着墨不多,而更多强调从需求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等都在这一基调下展开。三是淡化了防风险的相关表述。从去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治局会议,防风险都是重要内容,房地产相关工作会放在防风险框架下部署。此次会议未对防风险工作进行部署。
赵伟:“隐债问责”的新信号?
政策指引下,2022年以来财政部共通报32起“隐债问责”典例,从中或可了解地方隐债“症结”以及化债工作推进情况。“隐债问责”典例的趋势变化,也透露出未来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信号。隐债监管与其他监管贯通协调,问责主体和行为更为广泛深入,而本次三中全会中亦强调“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等。“隐债问责”中新增隐债投向的变化,或也指向基层政府的财力压力攀升,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亟待改革。地方新增隐债过往主要用于基建、市政、公益项目等,本次新增隐债投向出现调入基层财政账户、统筹使用等,或一定程度体现出当前地方财政收支压力不小。
明明:增量政策或主要集中于财政和地产方面
在货币政策频频发力的背景下,增量政策未来可能主要集中于财政和地产方面,可能会通过提高赤字率或是增发特别国债的方式,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加大对消费的补贴和支持以及促进重要领域建设。地产政策有望进一步松绑,可能取消重点城市购房限制,增加对保障房的支持。
洪灏:市场是不是反转不重要,不妨碍大家参与这波赚钱的行情
我觉得人民币汇率还是会继续走强的,先看到6.8。如果中国的情绪飘起来,也会带动全球其他市场开始反弹,风险偏好开始转暖,所以没必要纠结究竟是什么反弹,也不妨碍我们参与这一波赚钱的行情。同时政策宣布的时候也非常有技巧,不仅仅说要降息降准,还有一个前瞻性的指引‘如果5000亿不够,再给你5000亿’。他把以后的路都给你铺好了,我觉得非常聪明。但如果仅仅是因为息差的减少,投资回报预期的改变,而产生汇率变化,人民币升值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猛烈。现在很明显,汇率市场在预期中国经济周期在大幅回来。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liu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