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名家观点:财政“续力”正当时

时间:2025/04/23 10:31:16用益信托网

赵伟:财政“续力”正当时

 

全年来看,应对关税“冲击”,财政支出加码或亟需“续力”。近日国务院专题学习会议强调“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窗口,推动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而应对关税“冲击”,增量政策或亦需增量资金支持。若涉及财政预算调整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续召开的4月政治局会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值得重点跟踪。

 

李扬: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可能会对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产生冲击

 

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可能会对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产生冲击,直接融资为主可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自上世纪末开始,中央就多次强调发展直接融资,但20余年下来,我们的直接融资占比仍然较低。人工智能大发展之后,局面可能有根本性改变,因为人工智能的进步方向之一就是实现去中介化,在金融领域,去中介化就是直接融资。如果直接融资比重大幅提高,不仅庞大的中介机构会遇到挑战,央行的宏观调控也会遇到挑战,因为迄今为止,我们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对机构的调控甚至是“窗口指导”来传导的。但是,AI的发展可能会使机构边缘化,使得流动性管理日益重要,我们需要探寻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丁蔚:人工智能赋能银行业面临“三大机遇”与“三大壁垒”

 

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义理解以及长文本处理等领域的进步,将金融模式创新推向新的高度,促使金融服务模式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在机遇方面,人工智能拓宽了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三道大门。一是效率大门,大模型能极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二是普惠大门,金融产品可服务更多的长尾客户;三是创新大门,“场景+智能体”等将成为下一步金融创新的主要领域。同时,商业银行必须正视并应对的三大壁垒:一是安全壁垒,算法黑箱、隐私保护等风险倒逼银行必须应用更严格的合规工具;二是能力壁垒,银行现有员工面临AI技能重塑的压力;三是信任壁垒,如何让客户像信任银行员工那样认可AI,也是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

 

黄益平: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特点

 

生成式AI在金融领域有许多新场景,大致可分为三个领域:营销运营、分析决策和中后台应用。不同技术在不同业务中的效果各异,有些领域的应用非常好,而有些效果不尽理想。从实践来看,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成功应用主要集中在支付和信贷两个领域。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些领域,风险识别和承担的主体主要是平台或机构,能够承受一定比例的违约,只要总体风险可控即可。而在投资顾问等领域,如果效果不佳,后果可能更为严重。因此,目前人工智能最有价值的应用可能是交流咨询和情绪价值提供等场景。

 

连平:中美关税战将如何演绎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寻求尽快体面地走下台阶与中方进行谈判。美方的谈判将会以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如尽可能地多征关税,尽量施压中国更多地购买其能源产品和农产品,甚至于要求中国扩大投资美国国债以及其他不合理的诉求。在谈判期间美国还会在产业链、供应链、运输和金融等领域加大对中国的打压力度;甚至于不惜赤膊上阵,动员和施压其他国家共同对中国下手,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虽然我国的谈判大门始终敞开,但必须坚持相互尊重和平等的立场,同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工具准备,坚守原则阵地不退让,保持前所未有的韧劲;有理、有利、有节地加以应对,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在国内,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投入资源,针对性地支持外贸行业,积极应对外部冲击;另一方面则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拓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大力发挥内生性增长功能和潜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往期回顾


财经名家观点:美元失信誉,黄金成天堂

财经名家观点:改革社保体系更能提振消费

财经名家观点:银行之间不应再打“礼品战”

财经名家观点:化债浪潮下的资产配置展望

财经名家观点:“稳就业”的核心抓手?


作者:
来源:综合其他媒体

责任编辑:liuyj

今日头条更多
资讯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资讯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资讯频道子页-底部通栏长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