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万!信托公司被罚!
截至5月9日,今年以来,信托公司被罚总金额达到516万,其中HA信托被罚款最多。
3月21日,HA信托因存在资产分类不准确、未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非洁净转让表内不良资产,违规刚性兑付,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用印管理不规范、违规销毁用印记录及资料等违法违规行,被罚款400万元。
HA信托董事长WRZ因对华澳信托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而被警告,并罚款50万元。此外,时任HA信托总审计师JYY因对HA信托资产分类不准确、未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非洁净转让表内不良资产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而被警告,并罚款20万元;时任HA信托固有业务部总经理GXP同样对HA信托资产分类不准确、未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非洁净转让表内不良资产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而被警告,并罚款15万元。
据用益金融研究院统计,截至2024年5月9日,2024年信托公司被罚的总金额超过1100万。与2024年同期相比,今年被罚的信托公司同比减少很多,金额也同比大幅减少。
此外,2024年被罚款最多的信托公司是YC信托,YC信托因违规经营被处罚620万,因未按相关监管条款执行及公司治理问题,部分管理人也受到警告处分。
其次是GT信托,2024年6月14日,GT信托因13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585万元。同时,多名相关责任人被给予警告。
信托公司被罚的主要原因
业务违规,如违规开展信贷业务,包括向不符合资质的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违规发放土地储备信托贷款等;还有违规压降金融同业通道业务,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
风险管理不到位,风险分类不真实、不准确,未按规定计提损失准备,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尽职管理不到位等。
信息披露及资料报送问题,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向监管部门报送不真实资料,信息披露不到位等。
公司治理及内控缺陷,公司治理不健全,用印管理不规范、违规销毁用印记录及资料,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内控失效等。
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的处罚旨在加强金融监管,规范信托公司的经营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使信托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回归信托本源业务,推动信托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严监管态势下,合规经营很重要
信托行业法规和监管要求日益严格,合规经营能使信托公司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而面临法律诉讼、罚款、暂停业务甚至吊销牌照等风险。就像有信托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处以400万元罚单,相关高管也被追责,这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合规经营有助于信托公司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声誉,赢得客户、投资者及合作伙伴的信任。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信任是客户选择信托公司的重要考量因素。一旦出现合规问题,如刚性兑付违规、信息披露不真实等,将会严重损害客户信任,导致客户流失,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合规是业务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合规经营,信托公司才能顺利开展各类业务,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例如,在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等创新业务领域,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有助于信托公司拓展业务边界,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反之,违规行为可能导致业务受限,甚至被责令整改,使公司业务陷入停滞或倒退。
信托公司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规经营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合规的信托公司能够有效管理风险,避免因自身经营问题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
信托公司应强化合规意识,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监督和培训,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框架内进行,以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并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做出贡献。
专家表示,在金融行业深化改革与风险防控并重的背景下,近五年监管力度持续攀升,处罚体系亦不断细化完善。监管处罚正深入业务实操场景,专业性显著增强,这标志着合规监管已迈向常态化、系统化的新阶段。放眼未来,行业规范建设将持续推进,不仅限于信托领域,整个金融行业都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对信托行业而言,管理制度迭代速度加快,后续监管重点或不再局限于 “从严”,而是更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动态化、精细化监管。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指出,后续监管高压态势不会松懈,处罚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一方面,监管部门会对信托公司违规行为保持 “零容忍”,通过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强化震慑效果;另一方面,监管手段将更加精细且具备穿透性,持续推行 “双罚制”,既问责机构,也追究相关责任人,以此强化信托从业人员的业务责任意识。从当下监管处罚的力度与频次来看,这种严格、规范的监管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长期导向。
责任编辑: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