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私募机构观点:重点关注此类版块机会
【畅力资产:聚焦人形机器人方面】
畅力资产董事长、投资总监宝晓辉表示,当前对人形机器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大方向:核心零部件与机器人本体制造。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减速器、丝杠、电机、传感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壁垒和国产替代空间备受关注。“例如,下肢关节的运动功能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相关零部件的供应商若能在精度、寿命、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突破,行业将大爆发。”宝晓辉表示,其投研团队已筛选出一批具备技术优势的国内厂商,同时也会根据市场趋势动态调整仓位。
【紫阁投资:机器人产业估值巨大】
紫阁投资总经理徐爽表示,可执行“估值安全垫”与“产业催化”并重的策略:“我们倾向于选择主业稳健,同时在人形机器人细分环节占据龙头地位的公司。例如,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新兴领域的技术领先者,若能与一些头部厂商形成稳定合作,市值增长潜力巨大。”从中长期产业发展视角来看,坚定看好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产品工程化落地能力、供应链迭代速度以及丰富的实际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的突出能力。与此同时,从产业发展方向角度来看,应当密切关注特斯拉、华为等具备强大算法和软件能力的头部企业动向。此外,国内相关芯片厂商在机器人领域的业务拓展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和谕基金:版块投资机会】
综合投资机会和潜在风险,和谕基金创始人、基金经理笪菲表示:“2024年以来,国内外大厂的技术突破明显,但商业化仍处于早期阶段,人形机器人在消费级市场的商业化路径仍不清晰。从实际落地场景来看,人形机器人应用仍然有待深度挖掘。现阶段研发还处于早期阶段,人形机器人目前在自主性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较多用于直播、展厅娱乐场景,在工厂、家庭等实用场景仍存在一些挑战。板块内更大的投资机会,可能还需要人形机器人在落地场景方面进一步‘破圈’。”
【纽达投资:可转债市场机会】
可转债市场的存量规模再次降低,优质券稀缺性溢价进一步提升。当前正是逆向布局窗口,政策与资金共振下,可转债资产将成为平衡风险收益的优质工具。在市场极度恐慌之际,转债资产能给予投资者坚守的信心,在动荡中多一份安心。此次恐慌性抛售主要源于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引发的流动性冲击,但中国资产的中长期逻辑并未动摇。尽管关税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难以避免,但国内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充足,足以有效应对。中国通胀显著低于美国,逆周期政策制约少、施展空间大,预期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刺激内需,将推动经济在中长期持续复苏。
【盈怀基金:聚焦中国经济韧性】
关税风暴的黑天鹅时间导致指数下跌明显,跳出转债的视角,目前所有资产都聚焦于美国的关税政策,这是一个对未来都影响深远的事件,特别是对于这代成长于全球化的时代的投资者来说,这件事标志着投资进入“未知领域”。关税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包括GDP、通胀、企业收入等等,很难定量说清,此外,关税事项本身未来变化同时也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包括特朗普的态度等等,也很难能够预料得到,不确定性是非常高的。可转债的估值还是让配置有所克制,盈怀的观点其实是一直延续的,便宜是好资产的前提。尽管道路曲折,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同时作为资管产品,盈怀要做的是在出现恐慌的价格时,确保自己还坐在牌桌上。
【千乘资本:关注人形机器人版块】
创投机构千乘资本相关负责人称,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本质上是从专用到通用的过程,当人形机器人能够完成多项任务后,会快速重塑整个行业,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手机、汽车之后的又一重要商业入口。从目前来看,整个行业尚处于产品和技术的导入期;行业“冷启动”尚未完成,目标市场、产品定义、种子用户等商业化落地路径仍未明晰,是这个阶段的正常特征。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xio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