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降佣、公募降费、私募出清

时间:2024/06/11 14:06:59用益信托网

一、雷霆新规,箭在弦上


这两天有金融监管总局新发的一个“征求意见稿”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想必大家都看到了。


对于私募,最重要的一条是“商业银行不能直接或者变相代销私募投资基金”


如果执行,那么对于私募是精准打击,同时对行业生态将产生深刻影响。


先不说私募股权基金了,私募证券有八千家出头,大家也可以看到,基协今年先是大幅收紧了审批,后是存量在加速出清。


说句实话,这八千多家里面,公司治理规范,合规,满足要求的,好好干活的可能不到三分之一吧?


如果对标公募的监管和治理要求,我想不到500家。


私募目前在国内监管框架下,还不算“金融机构”,但是行使了“受人之托、待人理财”的资产管理功能。


在目前“实质重于形式”,“加强功能监管”的监管导向下,私募的严监管是个必然


更何况,私募圈里的一些害群之马,动作太奔放,有些劣币驱逐良币,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


比如有些三方和P2P借私募进行自融,有些城投和违约民企用私募进行结构化发债募资,比如无托管假净值的瑜瑶,操控新三板股票的瑞丰达,用场外期权进行转移资金资产的福建宽客。。。


诸如此类,这些行为太离谱,吃相实在太难看。


无论是上方要求还是本身行业规律,在金融要注意政治性、人民性的背景下,私募作为一个行业,如果要良性发展,必须纳入严监管的框架。


这至少对于老百姓的财产至少是好事,也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二、私募出清开始


回到话题,如果作为国内最大的资金渠道—商业银行,如果不能代销了私募,那么私募未来就很难做大了,未来百亿就很难,500亿的私募就比登天还难。


私募要回归“私募”的属性!不能私募公募化了。


卖IP,卖明星,公募奔私?这应该不属于鼓励的方向,何况这两年私募明星很多回撤,比公募还大。


先不说目前占比不到5%的20亿以上真证券私募(扣除通道和重复募资),剩下的大部分不到20亿的,或者说剩下的那7000家怎么办呢?


从我们跟踪的迹象来看,被动注销和主动注销是大趋势


如果资产持续不行,收益继续不好,那么稍微提高下人员成本,或者合规成本,从经济上来说,已经算不过来账了。


大规模出清是必然。


三、大比例降费也是必然


除了出清,大比例降费也是必然


公募股票多头降费到0.8%甚至0.6%,没有后端carry;ETF降费到0.1%,没有后端,流动性更好。


私募多头平均业绩不如公募,那么为啥能收2+20%呢?


投资者自然会拥抱ETF,拥抱更便宜的公募。


其它产品也是如此。


当然你可能说公募降薪的背景下,人留不住?


确实,我们看到很多老基金经理躺了,那就让有梦想的年轻人上,反正行业不缺人。


更何况,很多公募表面降薪,实际是递延,就看递延的情况了。


四、券商边际利好,但不一定带得动


银行如果不代销了,应该来说,边际利好券商,客户可能会来券商开户,购买私募。


但是我们也得掂量下,券商没有了其它规模的交易对价,那么很多券商代销能力也是个问号。


而且券商大幅度降佣了,今年普遍在哀嚎。


如果底层资产很难赚钱,经济长期通缩,投资者长期赚不到钱?


那么即使没有监管驱动,整个金融降费也是个必然。


保险降佣,降基准利率也是如此。否则保险的利差损持续下去,就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庞氏。


大环境这样,你我都是命运共同体。


服务国家战略,深刻把握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这已经不是一个空口号了,要落实到实践。


还是练好自己的内功,服务好自己的客户吧。


这是我们自己能为建设金融强国的添砖加瓦,能做的最重要本质工作。


作者:罗 二 叔
来源:二 叔 说 市

责任编辑:liuyj

研究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新书推荐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会议培训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左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