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托经理参考:化解地产风险,某信托5亿项目提前兑付!
一周重点关注:
● 1月新增社融6.5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 5年期以上LPR降25个基点 降幅史上最大
● 年内已有46家公司上市申请终止
● 5349个项目登房地产融资“白名单”
● 逾一百五十只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 2月,400多家私募注销!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 银行理财规模回升 投资者数量突破1.1亿
● 海外资管公司积极布局中国资产
● 慈善信托实现新突破
● 1月标品信托成立端涨幅明显
● 化解地产风险,重庆信托5亿项目提前兑付!
● 建元信托:部分资产已完成交割!
● 昆仑信托落地首单特殊需要信托
●【观察】“35号文”关于城投债务要求金融机构配合展期!
●【观察】“新分类”发布近一年,信托公司发生了哪些变革?
●【干货】聊聊信托公司的产品观
一、财经视点
■ 1月新增社融6.5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近日,央行发布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是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1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84.2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与上月持平。另外,数据显示,1月末,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月末有所回落。M1(狭义货币)同比增长5.9%,比上月末高4.6个百分点。
点评:1月新增贷款4.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高162亿元,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了同比多增,说明银行表内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比较稳固。社融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同比多增,说明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保持较高水平。
■ 5年期以上LPR降25个基点 降幅史上最大
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2月20日,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其中,1年期LPR维持前值不变;5年期以上LPR由此前的4.2%下调至3.95%,降幅达25个基点,这也是5年期以上LPR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
点评: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行有利于更好促进投资和消费,更好地配合近期各项稳地产政策效果释放,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的利息支出,缓释风险。
■ 年内已有46家公司上市申请终止
2月18日至19日,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与会代表建议,严把IPO准入关。近年来,监管部门严把IPO准入关,IPO撤否率维持高位。据沪深北交易所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2月20日,46家公司上市申请终止,其中1家为上会被否,45家为主动撤单。
点评:进一步严把IPO准入关,吸引真正高成长性、高科技企业上市,要对以“圈钱”“套现”为目的而上市的企业重拳出击,同时对涉案中介机构加大处罚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振市场信心。
■ 5349个项目登房地产融资“白名单”
截至2月20日,全国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5349个项目;已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获得银行融资共294.3亿元,较春节假期前增加113亿元。
点评:整体来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可以跨过集团企业层面,直达项目“白名单”项目,这有利于避免因企业有出险情况致使项目信用评级不够,而导致融资获取或是项目闭环运作无法推进等问题的发生。
二、同业新闻
■ 逾一百五十只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开年以来,多家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晚,今年以来共有154只基金(参与不同定增项目分开统计,A类和C类分开统计,下同)参与了上市公司定增项目,其中还包括多只百亿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在受访专家看来,上百只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展示了公募基金对后市的乐观预期。与此同时,定增投资市场也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
■ 公募“出海”热情高涨 多只QDII基金成立
给投资者提供全球多元资产配置服务,正在成为头部公募基金发力的方向。从QDII产品的发行情况看,今年以来,公募布局的热情依旧高涨,继华安基金旗下日经225ETF联接基金成立之后,嘉实基金旗下跟踪德国相关指数的ETF正在发行中。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也在入局。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显示,截至2月9日,安信基金、诺德基金、睿远基金、财通证券资管等均递交申请材料,申请QDII业务资格。中金公司预计,从公募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看,未来QDII基金规模将持续增长。2023年各基金公司完善QDII产品线布局,全年发行QDII基金60只,而2022年为31只。
■ 2月,400多家私募注销!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2024年开年以来,私募行业监管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加强。不仅协会私募注销数量大幅增加,相关监管部门对违规私募的处罚力度也在加大。据悉,今年2月又有大批私募注销,本月注销数量累计为435家,创出去年1月以来新高。其中,仅2月9日单日注销数量就达397家。私募注销保持较快节奏,符合行业“扶优限劣”的监管方针。实际上,去年私募行业里就已经掀起一轮注销潮,一大批风险机构加速出清。
■ 超250只产品跌超20%,百亿量化大厂竟以这样的方式开局
2024年的首月行情,对私募量化而言无疑是前所未有的,绝对收益和超额表现均呈现大溃败。百亿量化私募也未能幸免,最近一个月跌超20%的产品超过250只,其中多为跟踪中证1000和中证500的股票量化多头策略产品。在跌声一片中,不亏钱已是十分难得,不过还是有部分百亿量化私募产品近一个月取得一定的收益,其中多为中性策略或商品期货等多策略产品。
■ 银行保险“压岁钱”理财走俏
近期走访发现,在压岁钱理财方面,稳健型的银行中长期存款、风险级别在R1、R2的理财产品在节后受到不少家长的关注。从多家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平台了解到,近期银行系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较为稳健,不少产品90天期限的理财产品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达到3.2%~4%。其中,平安理财多款持有约90天的产品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超4%,交银理财、兴银理财部分90天理财产品的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更是突破5%。
■ 银行理财规模回升 投资者数量突破1.1亿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6.80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11万只,募集资金57.08万亿元,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增至1.14亿个,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81亿元。多家市场研究机构认为,2023年银行理财规模回升,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产品应对市场冲击能力增强,整体运行更加平稳。
■ 海外资管公司积极布局中国资产
2月21日,随着A股市场向好,北向资金全天大幅净买入135.95亿元,创下去年7月以来单日净买入额的新高。全球资金流向监测平台EPFR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以来中国股票基金的资金流入量不断攀升:截至2月16日,2024年以来流入中国股票基金的资金总额已突破440亿美元。从外资机构动向来看,近期部分海外资管公司积极推出中国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如美国金瑞基金(KraneShares)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新上线两只中国主题ETF。
三、信托动态
■ 慈善信托实现新突破
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与中国慈善联合会联合发布《2023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慈善信托总体呈现稳健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1655单,累计备案规模为65.20亿元。其中,2023年新增备案454单,比2022年多增62单;新增备案规模为12.77亿元,较2022年增加1.37亿元。从地域来看,全国历年慈善信托备案地区累计覆盖28个省级行政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加剧,慈善信托向少数省市集中并逐渐深入基层。
点评:慈善信托具有独特的平台功能,能够整合多个参与方,基于慈善信托进行专业协作,共同保障慈善信托的安全高效运行,生态圈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慈善信托从资金募集到善款使用的全流程专业化运作、从服务客户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全节点高效链接、从点对点合作到多元融合共创的高层级跃升,对于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023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发布
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23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报告》分为十个部分,包括新分类下信托公司战略管理体系研究、我国信托纠纷案例研究、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研究、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研究等。《报告》强调,信托公司应充分发挥战略规划的前瞻性和引导性,选择适合自身的业务发展方向。此外,针对家族信托业务,《报告》显示,行业深化转型,中国家族信托高质量发展正逢时;同时,客户需求多元化,中国家族信托市场潜力巨大。
■ 1月标品信托成立端涨幅明显 超46%产品获正收益
用益信托公布数据显示,1月,标品信托市场表现明显回暖,产品成立数量、成立规模均出现两位数上涨。产品收益方面,资本市场整体表现疲软拖累标品信托,仅46.03%产品获正收益。
点评:日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后续财政发力提供流动性,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未来权益市场值得期待。
■ 东莞信托拍卖佳兆业旗下上市公司股权再次“流拍”
继今年1月19日一拍流拍之后,东莞信托有限公司拍卖佳兆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股权再次“流产”。2月20日,据京东拍卖网显示,深圳市一号仓佳速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佳速网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佳云科技”股票共计135225900股标的二拍已流拍,起拍价约4.23亿元。佳速网络所持上述股份目前仍处于被司法冻结状态,本次被拍卖的公司股份后续是否会被相关法院继续执行其他司法程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金谷信托对房地产公司享有的债权及从权利第三次流拍
近日,在阿里拍卖上“金谷信托对辽宁东北摩尔置业有限公司享有的债权及从权利”再度上拍,这已是该资产的第三次上拍,前两次均因无人报名而流拍。拍卖公告显示,截至处置基准日2023年2月28日,金谷信托对辽宁东北摩尔置业有限公司享有的债权及从权利本息总额为24,176.81万元,其中本金7,000万元,利息819.58万元,罚息11,711.87万元,复利1,371.26万元,律师费2.5万元,迟延履行加倍利息3,271.58万元。按照公告显示,金谷信托享有的债权及权利本息总金额为2.417681亿,此次拍卖价格不到该金额的10%,可谓打到“骨折”。
■ 化解房地产风险,重庆信托5亿项目提前兑付!
2月19日,重庆信托传出利好:其“重信·天权22006·科学城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提前两个月向投资者兑付全部资金。天权22006信托成立于2022年7月13日,信托资金用于向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信托贷款,共计5亿元。在重庆信托的支持下,中关村科学城旗下的紫金书院地产项目得以顺利推进。2023年,凭借高端品质及优质配套,紫金书院以成交726套、总成交额54.81亿元的成绩,问鼎2023年度北京普通住宅销售榜。
■ 上市公司9000万踩雷中融信托直销产品!
近日,光云科技发布了一份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告。根据公告,公司于2023年购买逾期未兑付的中融信托信托产品合计9,000.00万元,其中圆融1号7000万,融睿1号2000万。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产品均已逾期、 尚未兑付,公司亦未收到中融信托正式书面回复。据了解,上述逾期尚未兑付的两个产品均是中融信托直销财富中心销售的产品。
■ 东莞金控、东莞信托掌门人双双变动!
2月19日,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廖玉林不再担任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张庆文担任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此外,东莞信托2024年2月召开了相关会议,同意廖玉林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同意张庆文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
■ 建元信托:部分资产已完成交割!
2月19日消息,建元信托公告,公司于2021年7月23日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签署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与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之债务和解协议》,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转让持有的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3.4%股权等多项资产以偿还待和解债务。2023年12月8日,公司已将“华安资产-怀瑾抱钰2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全部收益权的50%的相关权利完全移交给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该项资产的交割已履行完毕。对于信银国际3.4%股权的交易,待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和信银国际各自完成相应决策程序及获得各自主管监管部门批复后,公司将尽快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完成资产交割。
■ 雪松信托被告上法庭,因证据不足,又撤诉!
上市公司蜂派科技认购雪松信托理财产品违约,后将雪松信托告上法庭。2024年1月29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3)赣民终157号《民事判决书》显示谭良诉雪松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营业信托纠纷一案的审理结果为败诉,故公司在未获取该案件新证据之前提出撤诉申请。
■ 昆仑信托落地首单特殊需要信托
昆仑信托联合国浩律师(宁波)事务所及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成功落地了首单特殊需要信托,为探索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做出了新的尝试。这是由一位失能失智人员及其亲属作为委托人,共同委托昆仑信托而设立的特殊需要信托,用以保障该失能失智人员生活、安养照护、医疗或其他照护需求,同时保障失能失智人员的财产安全及专款给付之目的。
四、市场观察
■ “35号文”关于城投债务要求金融机构配合展期!
近期,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该文件主要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和措施,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35号文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城投当前的投融资和未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文件是“一揽子化债”方案中的具体举措,旨在提高金融机构在化债中的参与度。
业内人士观点:
1、35号文对城投划分为三类,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的融资政策。新分类下,不同城投主体的投融资政策、发展定位、方向和路径也将不同,城投面临新的选择。
2、关于35号文,存在部分表述不甚准确的情况。总体来看,文件明确提出了对债务总体规模的控制,最终思想和目的是确保城投平台能够平稳运行,城投债务能够安全延续。毫无疑问,文件对于城投融资将产生较大影响,短中期的部分区域偿债压力较为明显,需密切关注,积极应对且适当规避。
■ “新分类”发布近一年,信托公司发生了哪些变革?
2023年3月20日,《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下发,新分类通知延续了近年的信托转型导向,在科学研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计民生需要的基础上,给信托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带来了根本性变化。至此,信托业务新分类发布已近一年,信托公司内部发生了哪些变化?
业内观点:
1、最为鲜明的是业务体系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战略方向、商业模式变化。与传统信托业务“自下而上”的特征不同,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所需要的信息系统、投研能力、运营时效、人员结构、制度安排等基础设施需要“自上而下”的公司战略推动。这一年,“战略制定”成为更多信托公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个营业机构,在确定战略方向的过程中,商业模式必然成为重要的考量要素。
2、是管理体系的调整。信托公司在过去一个时期,发展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比如组织结构“扁平化”,人才“举手制”等。在信托业务新三分类下,对于信托公司而言,适应于业务结构的专业化组织结构形成后,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
3、是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传统融资类信托主要是围绕信用风险管理展开,但随着业务方向的调整,以债券为主要投向的资产管理信托将成为信用风险的管理核心,与之匹配的,信用评级体系搭建将成为评估一家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从资产管理信托的大类来说,除了信用风险外,以投研能力为关键的市场风险、以运营能力为关键的操作风险,都成为信托公司应该关注的重点风险类型。对于主要提供专业信托服务的资产服务信托,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将成为重点。
■ 一周信托产品市场综述
1、本期(2024年02月12日-2024年02月25日)资产管理信托产品成立市场行情大幅遇冷,成立规模大减超四成。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期资产管理信托产品共成立245款,环比减少39.51%;成立规模58.72亿元,环比减少43.97%,日均成立规模9.79亿元。
2、本期资产管理信托发行市场大幅回暖,发行数量及规模大幅增加。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期共38家信托公司发行资产管理信托产品305款,环比增加121.01%;发行规模181.99亿元,环比增加78.19%,日均发行规模30.33亿元。
3、本期非标信托产品成立大幅下挫,成立数量及规模均明显下滑。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期共有145款非标类产品成立,环比减少32.87%;成立规模41.90亿元,环比减少39.28%。
4、本期标品信托产品发行数量161款,环比增加159.68%;其中固收类产品发行数量为146款,占比90.68%。本期共有100款标品信托产品成立,环比减少47.09%;成立规模16.82亿元,环比减少53.02%。
五、干货推荐
■ 聊聊信托公司的产品观
新中国的信托公司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真正意义上的信托产品的年纪可能还是要按“一法两规”颁布后这二十来年算。而在这二十多年里,从金融产品的视角来看,乘势而上又迅速滑落的信托公司们提供的产品自始至终就只有一类:“为金融市场的投融资两端提供私募债权融资”。时至今日,信托行业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而这一次,恐怕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对每一个试图活下去并且活得好的信托公司,都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作为市场主体的信托公司在当下应当思考的,应当回归到作为一家企业的根本问题,即究竟向服务对象提供了什么产品,要获取哪部分收益。
1、过去二十年里,贷款就是最好的金融产品
金融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必然是利息,利息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运转被赋予了金融属性,而这一变化的重要性早已被诸多经济金融领域的经典著作所阐释。利息与借贷是硬币的一体两面,借贷行为将具体的社会生活与金融行为紧密的链接了起来。
借贷作为一项足以牟利的金融活动,在不考虑资本的跨国流动和资源配置成本的简易的模型里,有几个前提必不可少。一是资本供给始终存在不足;二是经营行为的信息不对称相对严重;三是放贷人存在资格壁垒。从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到当下的中国市场,经济周期的波动扰动着不同市场贷款产品的价值,从趋势上看,借贷产品越来越鸡肋则是不争的事实。
幸运的是,过去二三十年里,国内市场的运行始终不脱前面这三个条件的框架,长期信贷供给不足就造成了借贷活动是所有金融产品中最好的一种。这里我们要感谢信托行业的奠基人和“一法两规”的起草者们,他们前瞻性的捕捉到了这一点,留下了一个行业发展壮大的机会。
也正因如此,我们不能事后诸葛亮一样的苛责信托行业的从业者们。既然找到了最好的产品模式,接下来就是凭借优势产品攻城略地。假如没有其他智能手机厂商、便携式智能电子设备甚至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苹果就没必要去花费精力探索耳机、手表、vision pro这些吃力不讨好的硬件设备。信托行业从不足万亿的规模增长到二十多万亿,查查产品有无数种形态,所谓金融百货超市,但其中的主力,本质上不离借贷二字。这是时代的馈赠,一个行业就此崛起。
2、任何企业的经营终究要围绕市场的需求变化
长期以来,信托公司的经营不需要过多的考虑产品问题,也因此谈不上有什么产品观。各大信托公司的扩张都仿如东周末期裂土封王名尊共主一般,简单复制大干快上才是行之有效的主流。这是市场需要的方向,也是市场主体自由选择的必然。
今年是甲辰年,倘若以甲子为周期来看,即便没有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长周期来看还是不免要遭遇利率熨平利差趋零的阶段,因此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金融行业整体要面对的问题是信贷产品不那么灵光了,也就是前面五十年里国内银行业被忽悠的无比重视中收、金融市场被忽悠的特别重视直接融资的阶段虽晚必至,吃利差的产品表象是风险越来越大,本质是不那么符合市场需求,所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就此收手也不是什么坏事。
回到信托公司面临的市场,对于信贷产品的需求不是彻底消失,而是由普遍转为特定领域,就像黑石之流大举扩张私募债权部门一样,这个市场不是没有了,而是风险收益属性变了,变得脱离了市场平均的展业水平,进而导致局部摩擦性失业的产生,也就是说,在这个变得狭窄了的领域,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必须项。
上个世纪在相机胶片领域一时瑜亮的柯达和富士两家公司,一亡一存,其间道理无外乎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信托公司也不例外,能否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取决于是不是认清楚了当下的需求并且敢于拥抱这些需求的变化。斗胆下一个不成熟的结论,当下的行业就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消费品制造行业,靠简单复制、放松标准能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3、“三分类”只是起点,还远谈不上成熟和规范化
谈国内信托公司的功能和属性,就不免牵扯太多,假如进入更加原教旨主义的探讨,譬如信托关系在经济金融关系中的作用,话题就会变得横跨经济、金融、法律、社会乃至政治、心理等等多元学科,因此讨论还是尽可能的就事论事,先只在企业经营管理、也即管理学的范畴之内。
信托公司的产品分类从最开始监管统计的融资、投资、事务管理三大类,到昙花一现的八大类、再到今时今日的服务、资管、慈善三大类,分类的驱动并不是对商业关系和产品功能特征的区分,而是监管导向为主。这里并没有褒贬之意,没有监管的金融活动就如同出柙之虎兕,强分好过于不分,这是当前的现状。
且不说投资、融资之间的区别不过是门里望门外还是门外望门里,本质都是一回事儿,就说当下的三分类,总是没法儿解释服务信托的资产要不要做资产管理、资管信托能不能做慈善、慈善信托是不是提供服务,这些个诛心之论面上是个别问题暂时不需要解决,里子上总不免要多打几个补丁,靠行政分权和资格准入总是很难控制住市场行为。
所以当下信托公司的商业活动,与其先琢磨三分类,不如先研究新质生产力。先思考自己能干什么,然后再考虑这些行为如何纳入监管的分类范畴。
4、信托公司为什么要思考基于产品的突围策略
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公司,其业务无非TOB或者TOC,鲜少像过去这些年憋着劲儿复制半拉儿银行的信托公司一般又tob 又toc的搞跨界。这种错配比期限错配的资金池来的还要麻烦,经营水平稍微高那么一点儿,就会发现渠道销售部门和资产生成部门的矛盾与生俱来,好在过去这么些年的市场环境也不需要经营水平有多高,在电梯里,翻跟斗、磕头和站着念经一样都能到顶楼。
到了当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干的活儿到底是要伺候谁,恐怕是一个健康的信托公司不得不回答的一个问题。翻译成书面语,就是重新思考自己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和产品类型。乱点名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只能说某家信托公司喊出了要做金融机构的服务商的口号,但是还是舍不得来自普罗大众不懂也不问的省事儿钱;某家信托公司坚持要做老百姓资产保值增值的普惠金融践行者,但是也挡不住一个接一个的踩雷。
定义不清楚自己的产品,不仅仅是宣传推广的问题,更要紧的是内部的从业者们完全不知道该去找谁,也不知道该聊什么,于是就只剩下一腔热血和空口白牙。所以本文的标题定了一个大概没人提过的概念:产品观,准备做什么样的产品、准备提供给谁、创造什么价值、取得哪部分的收益,这些事情在普通的生产制造型企业是常识,到了金融服务企业里仿佛就成了毫无意义的屠龙之术或是不值一提的东郭游艺。
所以当下的信托公司形成有效的产品观,或者直接形成有效的产品矩阵,就变得特别有实际意义。就每一家个体,不仅仅是要满足股东的期待,更为迫切的,是在当下的商业环境里,寻找自己生存的夹缝,消化修复过去的伤痕,进而在同为资管机构的其他企业和同行信托公司的挤压当中寻找到自己的道路。
此前不需要,不代表此后不必要。根据披露的年报,信托公司鲜少研究产品的部门,内部大多也以风控审批为导向,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涉及到了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的变革,怕不是这篇短文能说得清的。总而言之,不管哪一家信托公司,恐怕都到了要打磨自己得产品的阶段了。
来源:ABS拾遗
往期回顾: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