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私募机构观点:多家私募机构观点集合!

时间:2025/04/24 10:01:17用益信托网

【聚鸣投资:全球政治经济架构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下降】


对国内市场看法:虽然经济阶段性还是面临需求不足和地产等持续下行造成的居民资产负债表压力,但是当前的经济政策应该就是直面市场担忧的通缩问题,对于国内经济增速见底时间我们可能看得更早点。那么,整体市场而言,已经过了政策底,经济的逐步修复回升将会在后面带来EPS和PE双升,所以这个位置还是以中长期相对多头思维看待市场。


对美股的看法:25年以来美国经济受到关税+缩减财政支出等影响,确实存在出现类似22年双杀的可能性。目前市场已经跌了接近15%,历史看极值跌幅可能在30%左右,也就是说美股可能还有10%-15%的跌幅,部分个股可能达到30%。但是历史上美股熊短牛长,30%跌幅后,大概率迎来2-3年牛市。这个位置愿意持有部分低估值个股,慢慢观察等待,看2-3年我倒不悲观,如果向下15%而3年有50%以上空间,赔率也还可以。


【煜德投资:短空长多防守反击】


短期来看,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A 股和港股面临一定的波动和下行压力。短期应以防守思维进行配置,特别是需要更多关注国内政策如何发力,预计偏内需方向在接下来的短中期会受益于政策。关注内需消费、医药生物等板块,这些行业需求相对刚性,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且部分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品牌优势和定价能力,能够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业绩;另外,红利板块也是短期可以选择的配置,高股息提供的稳定现金流和较低的估值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


从中长期来看,科技板块依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随着AI技术浪潮持续推进,AI应用端不断突破和创新在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持续落地,将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空间。此外,科技行业的创新发展也始终是中国政府持续鼓励的方向,推动科技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点。市场的调整,可能会带来逢低布局A 股和港股市场的优质科技股较大的机会。此时抱有短期的耐心和长期的信心是把握未来巨大科技红利的重要时刻。


【世诚投资:接力赛】


四月份,世诚投资的核心观点如下:1)东升西降还在正常的轨道中,但短期不宜过度线性外推;2)科技资产经过缩量调整之后还会卷土重来,惟需要相当级别的催化剂;3)广谱中国资产将视外部不确定性及国内政策的变化谋定而后动;4)进入财报高峰期,主题驱动将暂时让位于基本面投资,高股息风格暂时占优,而先前落后板块如医药仍有进一步修复的空间;但对于港股新消费需保持一份谨慎。中国的再度崛起和领先,必然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而不是简单的躺赢。进入科技投资2.0时代,鸡犬升天不再是常态,而是需要凭借严谨的分析研究甄别锁定那些真正受益于产业趋势的细分领域和公司。


【明世伙伴:4月有望迎来结构性行情引发的赚钱效应】


一季度经济数据应该是好于预期的,但由于关税升级,出口抢运的因素,以及地产政策小阳春后面临回落压力等,预计二季度对内政策是有加码必要的。因此预计4月份政治局会议前期,是交易内需政策加码的时间窗口。


而关于美国经济衰退交易是否有趋势性特征,目前看证据是不足的。但在特朗普各种政策不确定的背景下,提前交易是大多数人的合理选择。因此这次的美国衰退交易,是投资人的预演式交易,是第一次狼来了的实验,因此衰退交易逻辑出现反复也要有心理准备,单边交易方向现阶段胜率不高。但真正的狼来了,对美股的杀伤力还没真正到来,风雨欲来,vix交易中枢提升是主要特征。


整体而言,A股市场4月有望出现结构性机会,即关税靴子落地,且有修复两国关系交易的可能,同时政治局会议前,内需政策加码将重新成为交易主线,A股资产有韧性于海外衰退式交易有望依然维持。同时科技主线的交易,将穿插在A股结构性交易行情中,提供市场赚钱效应。


【全天候:产业转型的质变与创新的奇点】


客观来看,全球处在存量经济冲突、主权国家高债务的大背景,从大的角度来看,其实现在相比过去更容易出现极端风险而非机会。目前本已是存量的竞争,而世界范围里中国的市占率还在提升,像新技术带来的增量机会也是一枝独秀,譬如人形机器人,中国产业发展的延续,会对全球一超多强的格局发起挑战,而挑战的过程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冲突。在全球范围内,找不出第二个像中国这样大体量和大潜力的国家,而且在发生质变的转折,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过去美国22年市场不好,23年开始受到关注,24年特别好大家就一窝蜂进去了,从长周期视角看,中国现在就很像美国的1982年,巴菲特在过去100年里面选的也是一个在上升周期的领先国家,上升周期和领先国家这两个因子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这两个因子也开始在中国身上体现,中国现在是从追赶到并跑,且努力地从并跑到引领去迁移。


面向未来,全球存在三个核心矛盾,第一个是全球经济贸易冲突加剧,第二个是科技创新竞争白热化,第三个是有限的战略资源的矛盾与抢占。我们的投资机会是从这三个主要矛盾出发去找共性的地方。从风险的角度看,对于顺全球周期和国内总量强相关的东西,尤其和传统基建强相关的,风险会增大而不是减小。全球很好理解,本身是存量经济而且在发生经济贸易冲突。而与国内总量强相关的,虽然中国转型处在质变阶段,但不是没有风险,回顾中国的基建,20年是18.2万亿,现在是22万亿,这里面新质生产力基建没有超过14%,也就是结构上是传统基建相关为主,传统基建未来中国还会搞,但是强度已经下降了,尤其今年首年实行零基预算,传统基建强相关的我们非常保守。


【仁布投资: 四月决断】


4月份来看,对a股和港股来说,宏观层面重要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4月2日短期关税方案的最终落地,一个是3月份的经济数据披露。关税的落地决定了出口受冲击的程度和对经济的整体影响,3月宏观数据的披露会让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宏观走势的预期发生调整,也决定了市场是产生一轮经济预期向上推动的行情还是继续维持区间震荡的格局。如果经济数据依然是不温不火的底部状态,那市场较大的指数行情就很难预期,还是结构性机会为主;如果经济预期能起来,市场则具备整体的向上趋势行情,顺周期板块阶段性可能还会有超额收益。


对于海外,滞胀的宏观叙事主导了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关税落地后对通胀预期的扰动会减少,滞胀叙事会逐步过渡到数据的验证上,整体不具备向上空间,市场的反转仍然需要宏观叙事逻辑被证伪才行。组合中美股仍将低配,今年的赚钱效应会比较差。具体到4月份,将中性仓位运行为主,配置方向上,主要仍是具备大产业趋势的电子、互联网和军工等板块。



往期回顾:


用益-私募机构观点:关税冲击与政策托底

用益-私募机构观点:多机构市场观点公开表态!

用益-私募机构观点:市场现状分析与二季度策略展望

用益-私募机构观点:政策与关税博弈下中国资产的挑战与机遇

用益-私募机构观点:展望市场投资机会

作者:
来源:综合其他媒体

责任编辑:xiongy

今日头条更多
资讯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资讯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资讯频道子页-底部通栏长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