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私募机构观点:多家私募表态看好市场
【明世伙伴:在长期看好科技资产的同时关注顺周期资产】
明世伙伴认为,对中国来说,经济结构转型的两个问题始终都是要解决的。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一丝曙光,而消费占GDP比重提升的课题暂时还没有进展。如果顺周期产业始终低迷,那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所以我们认为,当科技领域有一定突破后,政策的重点反而会回过头来放在消费的提振上。
3月底,其看到了首批大行补资本方案,也观察到了“各大行正在加紧核销不良房地产贷款以清理资产负债表,便于响应决策者号召、为经济提供支持”的迹象,这都是符合逻辑的,新一轮的经济提振政策可能正在酝酿中。关于政策可能出台的方向,其认为服务性消费补贴是值得期待的。其会在坚定看好科技领域G值公司的同时,关注顺周期板块质量佳、成长性强的优质资产。
【重阳投资:如何解读特朗普对等关税及其影响】
国际形势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关键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在实现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方面中国已经做了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取舍(如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并已取得显著的喜人成果(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使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大大缓解。鉴于此,在外贸将明显承压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优解。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为55.6%,比当年全球平均水平低了17.4个百分点。中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空间巨大,财政政策发力的空间也同样巨大。此前政策发布会上也已说明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储备,加征关税后中国也频频对外表态,政策空间仍然充足,对冲举措早已准备。我们相信,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有望提速加码,市场期盼的降准降息政策有望加快实施。更多储备政策的释放将有力托底中国经济。
回到投资上,我们仍然维持在年度策略中保持乐观的态度不变。2021年以来的中国股票市场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充分,目前估值较全球主要市场仍有相当有利的性价比。中国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质量稳步提升,分红回购力度不断提升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我们认为关税冲击会带来更好的配置窗口,今年中国资产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涌贝:企稳蓄势】
基本面方面: 一季度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短期无全面强刺激。随着政策优化和结构转型深入,二季度盈利信用可能同步回升,市场预期和信心逐步改善,长期韧性依然强劲。美国关税冲击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行情研判: 短期处于调整阶段,各板块估值差异显著。随着科技创新、消费复苏、政策支持等多重结构性契机积聚,市场信心有望得以提振,中长期市场慢牛逻辑不改,整体走势大概率延续震荡偏强的格局,但板块间的结构性分化仍将持续存在。
投资策略: 二季度市场在企稳蓄势中逐步发力,预计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坚持精选优质个股,充分挖掘有潜力的投资标的获取超额收益。
看好方向 :(1) 拔估值——科技/互联网; (2) 产业链占优——高端制造/智能设备; (3) 政策受益—医药消费/节能低碳/高分红 。
【从容投资:二季度国内政策重心已转向“稳增长与扩内需”】
从容投资认为,第二季度国内政策重心已转向“稳增长与扩内需”,财政前置发力与货币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尽管外部扰动因素冲击难以量化,但政策对冲方向明确,将持续为股市上行保驾护航。虽然当前判断第二季度市场单边上涨为时过早,但不少板块已表现出估值韧性。整体而言,外部扰动因素冲击反而会加快国内经济转型步伐,A股后市依然光明。
【星石投资:科技突破与政策支持共振形成正向反馈循环】
星石投资认为,对于外部扰动因素带来的影响,决策层在政策层面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在国内宽松货币叠加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推进下,政策累积效应正逐步显现。另外,股市周期跟随经济和政策周期波动,多次政策反转均驱动市场估值修复,之后随着经济数据的改善逐渐进入基本面驱动。外部扰动因素的影响消散后,中国资本市场的韧性将得到进一步验证。除此之外,科技突破与政策支持的共振,正在形成正向反馈循环,不断强化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这种长期趋势不会因短期的外部扰动因素而改变。.
【融智投资:着眼长期产业升级趋势】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按照已披露的公开数据,2025年一季度,百亿级私募的持仓结构呈现出鲜明的“科技主导、周期护航、潜伏消费”特征,三大方向成为百亿级私募当季投资重点。在行业配置上,百亿级私募的资金明显向高端制造、资源品和消费复苏方向倾斜,其投资策略整体既着眼于长期的产业升级趋势,又把握了短期的景气度修复机会。值得关注的是,百亿级私募对于中小市值成长股配置比例也出现提升,这反映出百亿级私募的投资风格正从传统的“龙头白马”逐步向更具成长性的“专精特新”、科技成长标的转移,显示出部分资金对细分赛道“隐形冠军”的深度挖掘意愿。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xio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