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私募机构观点:私募憧憬多元结构性机会
【坤弘私募:商品期权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今年3月份,国内首个商品短期期权正式挂牌交易,期权家族再添新成员,商品期权的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业内人士表示,自2017年3月份我国首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在大商所上市以来,8年间我国商品期权市场保持有序健康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市场合计上市商品类期权52个,广泛覆盖农产品、能化、金属等多个领域。作为重要的衍生品工具,商品期权在风险管理和投资方面的价值正逐步为产业等各界所熟知,更获得了机构投资者青睐。
北京坤弘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彭巍表示,通过参与商品期权交易,公司拓展了产品线,在提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效果的同时,又能够给相关策略提供风险对冲,进一步提高了收益稳定性。“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商品期权有很丰富的应用场景。”商品期权可以给投资者提供灵活丰富的交易策略。综合来看,期货交易所在期货和期权等产品方面的创新举措,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运舟资本:中国资本市场开启“积极向上的路程”】
运舟资本相关负责人较为乐观地表示,中期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开启了“积极向上的路程”,将继续以积极的心态挖掘“科技+消费”等方向的投资机会,聚焦其中的优质标的。目前主要看好科技及消费两大方向的投资机会。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AI)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创新产业的全面突破和领先。在消费方面,鼓励内需消费已明确成为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战略,中央财政较低的负债率、中国大众较高的储蓄率,都是内需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
【明泽投资:重点关注成长股版块】
明泽投资创始人、董事长马科伟称,在政策支持和经济复苏预期的推动下,A股市场有望在短中期延续“结构性震荡上行格局”,5月、6月成长股板块预计会迎来活跃期。从风险角度看,投资者需警惕业绩不及预期的个股调整压力,以及外部消息面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扰动。在策略应对方面,马科伟表示,将“维持偏高仓位”,并根据市场实际表现进行结构性调仓。在调仓方向上,重点向“业绩确定性”和“政策催化”方面倾斜,同时布局“前期回调到低位的科技成长核心资产”。
【合晟资产:关注后续市场政策】
本月为跨季月,资金价格却环比回落,好于预期。最后一周央行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为去年8月以来首次超额续作,同时价格改为多重招标。随着央行短期货币调控工具进一步丰富,其对于资金面的掌控力度也有所加强。本次MLF超量续作,显示央行稳定金融体系的态度,但转为多价位操作,又避免释放明确的降息信号。央行仍在“控制长端利率”与“支持经济回升”之间权衡,后续政策仍存不确定性。
【垂云私募:债市可能维持振荡格局】
国内基本面压力增大,预计二季度国内可能将加码宏观政策对冲的力度,债市可能将维持振荡格局,预计1年期国债在1.3%-1.6%之间波动,10年期国债在1.6%-1.9%之间波动。信用债方面,债市环境对信用债投资而言或边际改善,当前时点配置需求相对较大,信用债收益率或以震荡下行为主,关注国内政策、权益市场表现等。
【岚湖基金:降息政策将转化为经济信号】
国内利率中枢下移,汇率波动加剧。从基本面看,科技产业信心提振尚未直接转化为消费投资的经济信号,也尚未转化成实体借贷热情;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将对我国出口产业产生较大影响,市场对经济修复的愿景也逐渐回归现实,央行此前表态将择机降准降息,本轮关税战升级可能会是降息的触发事件。从汇率看,中美双边均提出关税加码,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自事件以来呈现较大波动,影响汇率因素多空交织,美元由于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再起降息预期;但关税战对中国会带来顺差减少及结汇数量下降,若汇率已超过前期高点的7.37,汇率压力骤增。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xiongy